刊登於Journal of Kaohsiung Medical Association高雄醫師會誌 VOL.28 NO.3 2020
文章作者| 蔡雅敏醫師 陳秀美醫師
冬季易誘發之皮膚問題
隨著氣候慢慢變冷,保護人體的皮膚,也跟著受影響。雖然沒有炎夏高溫時容易多汗悶熱的不適,冬季可說是人體皮膚的另一個考驗。當氣溫下降,皮膚周邊血管收縮,導致末梢循環血流減少,進而使得汗水與油脂分泌減少,溫度每減少一度,出油量就減少約10%再者因為空氣相對濕度較低,當肌膚的保濕度不足,皮膚屏障功能降低,就容易造成皮膚發炎。
濕疹(eczema)和皮膚炎(dermatitis)是可以通用的,臨床上筆者比較喜歡用皮膚炎,如果用濕疹這個名詞,患者常會說:「我皮膚明明就很乾,為何會是『濕疹』呢?」其實,皮膚炎的表現具多樣性,急性期可能會有丘疹、水泡、糜爛、結痂、落屑等變化,慢性期則會有乾燥、硬化、苔蘚化的變化。秋冬常見或會惡化的皮膚疾病包括:冬季濕疹、手部濕疹、錢幣型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乾癬、帶狀皰疹等,因篇幅限制,本文就前面幾種疾病加以討論。
文章作者| 蔡雅敏醫師 陳秀美醫師
冬季易誘發之皮膚問題
隨著氣候慢慢變冷,保護人體的皮膚,也跟著受影響。雖然沒有炎夏高溫時容易多汗悶熱的不適,冬季可說是人體皮膚的另一個考驗。當氣溫下降,皮膚周邊血管收縮,導致末梢循環血流減少,進而使得汗水與油脂分泌減少,溫度每減少一度,出油量就減少約10%再者因為空氣相對濕度較低,當肌膚的保濕度不足,皮膚屏障功能降低,就容易造成皮膚發炎。
濕疹(eczema)和皮膚炎(dermatitis)是可以通用的,臨床上筆者比較喜歡用皮膚炎,如果用濕疹這個名詞,患者常會說:「我皮膚明明就很乾,為何會是『濕疹』呢?」其實,皮膚炎的表現具多樣性,急性期可能會有丘疹、水泡、糜爛、結痂、落屑等變化,慢性期則會有乾燥、硬化、苔蘚化的變化。秋冬常見或會惡化的皮膚疾病包括:冬季濕疹、手部濕疹、錢幣型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乾癬、帶狀皰疹等,因篇幅限制,本文就前面幾種疾病加以討論。
冬季濕疹(Winter eczema)
又稱「冬季癢winter itch」、「裂紋濕疹eczema craquele」、「缺脂性皮膚炎asteatotic dermatitis」,常出現在冬天濕度低或皮脂分泌減少時及中老年人身上。好發部位四肢最多,尤其是小腿前側。有些人到冬天常覺得皮膚這裡癢、那裡癢,以為是洗澡洗不乾淨,特別再用熱水加肥皂用力刷洗,結果反而更嚴重。皮脂腺分泌的功能會隨年紀老化而退化,因此冬季濕疹特別好發年紀較長的病人。治療方面,除了外用Class V topical steroids,平日的保養更勝於治療。 1.沐浴避免水溫過高。清潔用品要少用,以弱酸性、溫和的產品為佳。 2.沐浴後將皮膚輕輕拍乾,勿用毛巾大力搓揉。 3.一天塗抹保濕產品兩三次,尤其沐浴後需立刻塗抹。 4.避免穿毛料衣物。 |
手部濕疹(Hand eczema)
在手部發生的皮膚炎,根據其成因可以分成許多類,這裡列出常見的三種。醫師最重要的角色是幫助患者找出原因,而不是只是單純治療,才能避免停藥後又復發。 |
1.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 成因為頻繁碰水或接觸化學物質。在冬天因為溫度及濕度低,更容易發生。 2.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常見的過敏原為鎳、乳膠、香料等,比較特別的是冬天某些保濕產品中的成分羊毛脂lanolin,也是常見過敏原之一。 3.汗皰疹(pompholyx,dyshidrosis): 好發手、腳掌以及其側面,和手、腳指頭的側面,有時會合併劇癢。和情緒壓力、環境刺激(季節交替)、過敏體質、感染有關。 在此提供冬季護手之道: 1.避免接觸刺激物質:盡量避免直接以手接觸到刺激性物質(如清潔用品、食材、化學原料、消毒劑等)。甚至過度接觸水,也可能對手造成傷害。 2.勤戴手套:接觸潮濕的東西,務必戴上有棉質内襯的橡膠手套。手套内襯如果潮濕,應盡快更換。 3.護手霜:洗手或洗澡後,在水份未乾時,就要塗抹護手霜。 4.冬天外出時,需戴保暖的手套。 |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免疫系統失調合併皮膚屏障異常的慢性皮膚疾病。 全球盛行率約7.8%可在任何年齡發病,約25%的人會在成年後才出現症狀,也有43%嬰幼兒發病的患者有會在七歲後緩解。症狀會因發生年齡而有所不同;在新生兒期以紅色丘疹、搔抓、破皮及分泌物等急性皮膚炎表現為主;疹子好發在頭頸部或四肢伸側。年紀稍大時,會以粗糙苔癬樣皮膚丘疹、板塊或黑色素沉澱等慢性皮膚炎變化為主;病灶主要分布在四肢屈側及身體皺折處。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原本就較乾燥,所以在乾冷的秋冬季節,若不注意保濕,很容易因乾、癢、抓、發炎的四部曲而使疾病惡化。 異位性皮膚炎尚無明確的實驗室或病理學指標,目前以 Hanifin and Rajka Criteria 為全球通行的診斷標準(如表1.)。至於評估活性的工具有相當多種,如ESAI (Ezema Area Sevirity Index), ADSI (Atopic DermatitisSeverity Index) 等。 治療目標,便是減少搔癢並達到持續的疾病控制,避免誘發因子,改善皮膚屏障,減少發炎。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於去年召集國內多位專家,在2020年完成了適合我國國情的最新版異位性皮膚炎診療共識手冊,提供臨床醫護人員最新的診療指引。摘錄其中比較重要的表格如下:表2及表3 |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依嚴重程度分別施以不同的治療方針;初期病人建議以保濕劑為主,維持皮膚保水度,針對局部病灶可塗抹類固醇藥膏,如還有癢感則會加上口服抗組織胺來改善;治療中期針對中度至重度病人則會加上紫外線照光療法、短暫口服類固醇等治療方式;也會視病人嚴重程度,處方口服免疫調節劑,如cyclosporin、 azathioprine,但病人需定期追蹤其副作用。 生物製劑Dupixen杜避炎(Dupilumb)是一種能拮抗IL-4/IL-13接受體次單位(IL-4Ra)的單株抗體,已核准治療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且傳統治療效果不佳者,更於2020年5月將適應症則拓寬至12歲以上的青少年。優良的效果(如上圖)及較低的肝腎副作用,可為病人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然而健保給付規定不易通過,目前患者大多是自費使用。至於輔助及另類療法,如中醫、針灸、益生箘等,目前並無好的系統性研究及文獻,來證實其療效。 |
結論
總和以上冬季常見皮膚病,第一線還是維持皮膚屏障,促進角質含水量以及減少水分蒸發。因此必需規律使用潤膚劑,每日至少2次以上。盡量選擇無香料及防腐劑之潤膚劑。若需使用清潔劑,建議少量使用非皂類(中性或弱酸性及無香料)。使用外用類固醇時,需視發病部位、嚴重度、皮膚狀況使用不同強度與不同基質的藥品。如濕性發炎皮膚使用乳霜(crem);乾燥苔蘚化皮膚使用油膏(onmen);毛髮處使用溶液(solution)另有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如Tacrolimus和 Pimecrolimus,適合長期的治療及較薄而敏感的區域,也獲准用於2歲以上的病人。另外,加上良好的衛教,可大幅提升治療效果,並改善患者之生活品質。
撥打電話立即預約專業諮詢 → 07 - 5520933
想了解更多請加入LINE@諮詢預約 → @dr-artskin
想了解更多請加入LINE@諮詢預約 → @dr-artskin